2024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正极材料是电池材料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环节,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具有主导作用。中国正极材料市场因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增长而快速扩张,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00万吨。
锂电池按照正极材料体系来划分,主要分为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NCM)和镍钴铝酸锂(NCA))等技术路线。锂电池正极材料可以大致分为锂镍氧化物、锂钴氧化物、锂钛氧化物、镍钴多元氧化物四种,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政策
近年来,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与创新,《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为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各项支持政策已推动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广泛应用,预期会推动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具体情况列示如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1.出货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48万吨,同比增长3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达到319万吨。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出货结构
从正极材料产品结构看,2023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市场占比66.53%,同比增长近7个百分点;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比下滑至26.21%;锰酸锂和钴酸锂出货量占比分别为4.03%和3.39%。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占比上升主要系储能与动力铁锂电池带动。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磷酸铁锂材料
受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装机量不断攀升的影响,磷酸铁锂需求旺盛。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中国正极材料市场中占据绝大部分市场,2023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65万吨,同比增长48.6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将增至198万吨。
4.三元材料
三元材料是以金属盐为原料,经过调配混料等多道工序制成三元前驱体,再与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锂盐混合,经过烧结、粉碎等工序制成的复合材料。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三元材料出货量达到65万吨,同比增长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将增至69万吨。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2024年5月工信部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明确要求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并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自建或参与联合建设中试平台。这些政策有助于推动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技术创新引领性能提升
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前景在于持续的技术创新。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科学家们正不断探索新型正极材料的开发路径,旨在提升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通过优化材料结构、改进制备工艺以及引入新型添加剂等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锂电池的需求,还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应用领域拓展提供新机遇
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到新兴的储能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望成为正极材料的重要应用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正极材料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如提高能量密度以适应长续航电动汽车的需求,或提高安全性以满足储能系统的要求。这种多元化应用领域的拓展,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